科技新知
-
比三星更超前? 小米擬推外翻式可撓螢幕手機?
智慧型手機近幾年的發展似乎開始碰到瓶頸,新手機除了內在規格更強化之外,在外型部份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樣化的設計,不管是全屏機種、可伸縮式前鏡頭,或是雙螢幕,在在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以期提升銷售率。 然在近幾年,有不少螢幕大廠,嘗試推出各種可撓式面板(Foldable Display),並應用於手機產品上,讓手機也能延伸其顯示範圍,搖身一變成為平板,然而這些計畫中的產品,目前最多都只有原形機在網路上出現,還看不到實際的產品在市面上流通。最新的消息是,據悉Samsung擬於CES 2019正式發表Galaxy X,是首款可撓式螢幕手機,而LG也將揭露其LG Flex可撓式螢幕手機。總之,最晚CES或MWC 2019,就會有真的產品推出! 除了韓商力拼下世代可撓式螢幕手機市場之外,陸商也有不少品牌大廠與韓面板廠合作,擬推新一代可撓式螢幕手機。根據爆料大神Evan最新在Twitter爆料的全新手機,據悉是小米所推出。有關於其影片,可以參考。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這款“疑似小米”推出的可撓式螢幕手機,是設計成兩邊向外翻出,有點像是蝶翼設計。收起來是手機,翻出來就變成平板。大螢幕下看起來畫面更大,用起來更爽,誰說只有PC能設計成2-in-1 (筆電+平板)? 現在手機搭配可撓式面板也能做到2-in-1 (手機+平板)。 當然啦!這個影片是在黑暗中所拍攝 (好像各種可撓式手機的發表會都故意把現場燈光調得很暗,是怕被拆穿嗎? XD),實際產品狀況不得而知。但是根據先前的外電報導,有提到小米正在開發一款「外折式」的手機,並計畫在2019年推出。因此2019年若要被稱作「可撓式手機」元年的話,就不得不把小米列進主要廠商之一。 雖然這段影片的真實性有待考驗,但要是真的能推出這樣的手機,未來的3C市場將可能大洗牌。首先就是平板市場,以今日Android平板市場幾乎趟平,只剩蘋果iPad在獨撐大局,2-in-1的Windows平板銷售量還有進步空間的情況下,此時手機能透過可撓式的全新設計,將現有最多6~7吋的視野,一次提升到9~10吋的視野的話,這樣將會讓平板市場逐漸式微,屆時可能只剩下大螢幕(>11吋)的電腦,以及中小螢幕(4~10吋)的可撓式手機市場了! 無論如何,就等接下來,各大廠的正式產品推出,才能知道真相囉!
-
一台筆電有兩個可拆式螢幕? Dell已申請專利
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筆電的外型開始求新求變,不管是雙螢幕設計,或是2合1機種,都有不少新品推出。以2合1機種來說,我們看到幾乎所有ICT廠商(HP/Dell/Lenovo/ASUS/Acer/Microsoft等)都有推出類似的產品,唯有Apple不跟。然這些2合1機種的觸控平板/筆電中,無論是一體成型設計(可翻轉螢幕),或是平板+鍵盤的設計,似乎能玩的把戲大概已經玩得差不多了,難道還有別的玩法嗎? Dell (戴爾)最近在美國專利局,申請了一個「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Detachable Displays」的專利,內容是說明其鍵盤底座擁有兩組螢幕連接埠,可以同時連接兩個面板,這種玩法看來還是頭一遭!有關專利細節可以參考。 透過專利上面的介紹,可以發現Dell這款可拆式雙螢幕筆電,可以連接一個螢幕,或者同時連接兩個螢幕,讓使用者可以更靈活的使用PC。使用者可以將螢幕的顯示面都朝向自己,這樣就可以將視窗桌面延伸至第二台螢幕(桌面延伸模式),以顯示更多內容。或者一邊朝內、一邊朝外,這樣開會時就可以同時對外展示內容(同步顯示模式)。總之,Dell這款雙可拆式螢幕的筆電構想,比以前單純的筆電來說,玩法更多了! 由於Dell設計成能跟所有Windows裝置相容,因此安裝單螢幕或雙螢幕時,都會自動偵測到,並調整顯示輸出內容。至於雙螢幕收納時,Dell也獨具巧思,可以像三明治或夾心餅乾那樣,把第二螢幕夾在筆電裡。至於機構方面,該專利也有說明到,這些螢幕是透過夾在桿子上來連接到底座,並且以翼形螺帽來固定住。 由於尚在專利階段,離概念機、原形機還有一段距離,採用這種全新技術的雙面板的2合1筆電,是否會成為真正的產品並正式上市,還不得而知。總之,這種設計還滿有趣的就是了! 當然,如果這種筆電到時候真的上市了,您會馬上手刀衝去買嗎?
-
AI驅動資料經濟,宇瞻科技啟用工業級產品識別 ,強化工控軟韌硬體研發,開創智慧儲存市場新局
隨著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5G技術逐步整合,資料經濟產業生態鏈可望成形。致力將相關垂直應用市場打造成強大成長引擎,全球工控儲存領導品牌Apacer宇瞻科技(8271)宣布,將從2019年起啟用工業級產品識別「Apacer for Industrial」,持續串聯高階軟韌硬體技術,提供高可靠度與耐用度的正工業級儲存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於智慧應用領域取得主導地位、發揮數據最大價值,展現其拓展工控市場的決心。 不同於消費性產品常以性價比為首要考量,工規產品從選料、生產、測試到品管,對於品質、可靠度與穩定度都有極高的要求。宇瞻耕耘工控儲存領域近20年,深受許多海內外一線客戶肯定;除了從製造流程嚴格把關,堅持以高標準要求最佳品質,更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啟用「Apacer for Industrial」工業級產品標籤,協助客戶清楚辨識高品質、高可靠度、高耐用度的正工業級產品。另一方面,為呼應數位轉型趨勢,新版識別將整合QR Code和barcode條碼資訊,於製造過程中詳實紀錄生產資訊,並提供專屬產品序號,從生產、出貨到售後服務,打造健全的追蹤回溯管理機制。 宇瞻科技垂直市場應用事業處處長 黃美惠表示,宇瞻長期挹注資源於工業級軟韌硬體技術研發有成,今年七大目標垂直應用市場在工控領域貢獻的營收占比持續成長,包含國防領域、交通運輸、伺服器與網通、工業自動化、物聯網(IoT)、醫療照護與博弈應用。立基於豐富的產業經驗,宇瞻也已針對目標垂直市場發展專業技術團隊與客製化解決方案,在全球工業級智慧儲存市場競逐中提升競爭優勢,擴大工控市場影響力。 IDC預測,2022年全球25%的終端設備將具備AI邊緣運算的功能,隨著近年來工控應用智慧化趨勢越來越顯著,智慧應用發展的多元化,對數位儲存產業的影響不僅限於容量與效能等產品規劃層面,工控市場也將從量變走向質變,進入門檻大幅提高。宇瞻科技搶先洞悉市場需求,未來將持續研發更符合新世代智慧應用需求的儲存與記憶體解決方案,掌握取得決勝先機的關鍵。
-
老黃刀法再發威、RTX 2060一刀切6版超強
不愧是老黃,這刀法點好點滿阿!根據的消息,GIGABYTE(技嘉)近期向EEC (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註冊了RTX 2060顯示卡,從資料流出的結果來看,RTX 2060將有多種版本搭配,容量有3GB、GB、6GB三種,以及GDDR6和GDDR5X兩種類型,記憶體配置將多達六種.... 相關的更多消息可能須等到明年的CES 2019以後才會有更進一步的NVIDIA和技嘉官方確認,不過從另一個流出的資料來看,技嘉貌似總共註冊了多達40種不同規格組合的RTX 2060顯示卡,各種價位帶將一次含括! 小編已不經開始感到顫抖,假如RTX 2060真的以這麼「多樣化」的模式推出的話,屆時玩家們在線上估價選購時,不知道要面對怎樣的窘境了XD!
-
微軟推出Windows Sandbox 「沙盒」模式,提供隔絕化程式執行環境,以提升系統安全
沙盒(Sandbox)模式,就是一種將程式執行環境利用類似沙盒的作法,將其限制在一個執行區域,當該執行環境整個弄垮,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程式或整個系統。例如Google Chrome的設計就已是如此,每個分頁都是獨立執行環境,因此要是某分頁當掉了,也不至於影響到其他分頁。這種沙盒式的設計,可說是新一代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應當具備的功能。如今微軟也宣佈要在Windows 10加入Sandbox功能,可說是消費者之福! 當今最流行的消費性作業系統:Windows,由於沒有導入沙盒模式,當使用者想要執行一些從網路下載的軟體,就必須冒軟體有可能把整個系統弄壞的風險,雖說有裝防毒軟體,但有可能發生誤判或是漏網之魚的情況。 當然玩家們可以選擇安裝一套虛擬機軟體(QEMU、VirtualBox、VMware)來測試一些可疑軟體,但這些虛擬機軟體都必須先切分一些硬體資源出去,並在裡面安裝好一套作業系統才行。而且,虛擬機的環境不一定跟目前您的硬體狀況完全一樣,不僅效能會打折,甚至無法執行3D遊戲(虛擬機目前還沒支援到DX11,且效能會大衰減),虛擬機裡面的Windows可能還要另外準備一套序號才行…。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 你可以說,反正我要測試執行那些可疑的軟體之前,先將系統碟做好備份(透過Acronis True Image或是Ghost等軟體),再去測試就好了,若系統有問題,再恢復即可,這樣不就萬無一失了嗎?這個方法當然最好,只是,每次測試一套軟體,都需要如此大費周章,還要另外準備一顆硬碟來做備份,費力又耗時。有多少消費者會願意花這樣的精神去執行一套新軟體呢? 看來,只有沙盒模式最方便了!也是最佳解決方案! 根據裡面的介紹,「Windows Sandbox是一種新的輕量級桌面環境,專為安全執行應用程式所量身訂作」。也就是說,只要你開啟Windows Sandbox功能之後,你若要執行一些從網路下載、有疑慮的應用程式時,就可以開啟Sandbox來測試,要有程式發生問題,這個Sandbox可以隨時丟棄、刪除,且由於執行環境是與Windows隔絕的,因此不用擔心您的系統被搞壞。以下是Windows Sandbox具備的特色: ● 視為Windows的一部分:此功能所需的一切都隨著Windows 10 Pro和Enterprise一起提供。不須額外下載VHD! ● 就像新安裝的一樣:每次Windows Sandbox執行時,都是全新的Windows,如同剛剛安裝好一樣,非常乾淨! ● 一次性、可拋棄式設計:Sandbox裡面的小宇宙會怎麼變就怎麼變,並不會影響到主系統,且儲存裝置也不會留下任何小宇宙內的資料;因為一旦將沙盒關閉之後,該小宇宙也就隨之消逝! ● 超安全:因為使用硬體為基礎的虛擬化環境,同時與內核隔離,並採用微軟的Hypervisor(虛擬機管理程式)來執行單獨的內核,以便將Windows Sandbox與主系統隔絕開來 ● 高效能:使用內建的內核程式調度引擎,讓記憶體管理與虛擬GPU更加智慧 也就是說,以往想要在Windows建立好沙盒模式,必須透過第三方軟體(如Sandboxie、SHADE Sandbox、Toolwiz Time Freeze、Shadow Defender、BufferZone等等)才能達成,如今微軟直接在作業系統內整合沙盒功能,這樣就不用安裝這些第三方沙盒程式,也不用擔心相容性問題。而且,Windows Sandbox每次執行時,會自動建立好乾淨的執行環境,就像幫你安裝好新的Windows一樣,讓使用者不用煩惱安裝與設定問題。當您測試、執行好軟體之後,關閉Sandbox,裡面的資料也都隨之消逝,不會留在主系統。 也就是說,唯有想要測試或試用軟體,或把玩可疑的軟體時,才需要在Sandbox環境下執行,讓您評估是否要安裝該軟體。而日常使用的軟體,則還是要安裝在主系統,才能將您的資料完整儲存起來。 看到上面寫的虛擬GPU了沒?這是否表示玩家們能在Sandbox環境內玩遊戲呢?看來還是得等Windows Sandbox正式推出,才知道它的能耐了。 要使用Windows Sandbox功能,微軟建議電腦的最低配備如下: ● Windows 10專業版或企業版 (組建18305 以後) ● 處理器是AMD64架構 (也就是64位元的CPU,2008年以後的應該都是了) ● BIOS選單裡面,有關支援虛擬(Virtualization)的選項要打開 ● 記憶體要至少4GB (建議8GB以上) ● 至少1GB以上的硬碟空間 (建議使用SSD) ● 至少雙核心處理器 (建議四核心以上) 也就是說,只要是微軟Windows 10專業版或企業版,並安裝Windows Insider Preview (預覽版) 18305以後的版本,就可以看到「Windows功能」內,多了一個Windows Sandbox的選項!只要開啟該功能,就可以使用沙盒模式了! 至於該沙盒模式,已知在繪圖方面會開啟硬體加速,且會得知電腦的電池電量、狀態,以及功耗最佳化設定,而且沙盒模式與主系統也會共享記憶體資源,達到最佳硬體資源共用。 由於目前只有在預覽版可以嚐鮮,正式內建Windows Sandbox的版本,預計會在Windows 10 1903 (2019年春季更新)推出!有關於Windows Sandbox的更多細節,可參考微軟技術論壇網站:
-
前進10奈米! Intel 2018架構日揭露CPU的5年發展計畫,同時公布Gen11繪圖核心
CPU雙雄於2017年正式展開效能、多核與製程大戰,其中,沈寂已久的AMD最近推出各式最新的處理器與繪圖晶片/繪圖卡,皆有不錯的表現,讓晶片龍頭Intel不得不面對自己包括核心數、製程技術、繪圖效能上的落後情況,近期頻繁端出各式新的產品,以讓消費者、客戶們看到Intel不再只是一直在擠牙膏! 時序即將進入2019年,Intel於北美時間12/11舉辦2018 Architecture Day (架構日),揭露出其最新的技術與產品計畫。以下就是Intel這次所展示的重點。 首先是,Intel在主流級(Core家族)與入門級(Atom家族)的消費性處理器市場中,列出了5年發展計畫。在Core家族部份,可以看到2019年起的代號(Code Name)不再「湖」(Lake)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小海灣」(Cove)。包含2019年的Sunny Cove、2020年的Willow Cove與2021年的Golden Cove,而且每一代都會在微架構做改善,而非先前Kaby Lake、Coffee Lake/Refresh等處理器那樣只有在時脈上做提升(擠牙膏)而已! 先來看看2019年即將推出的Sunny Cove微架構吧!預計將採用10nm製程,此微架構提升了單執行緒的效能(ST perf)、新增指令集(New ISA)並強化可擴充性(Scalability Improved)。新增指令集的部份,也就是AVX-512,同時可為AI與加密(如挖礦)等特殊運算需求來進行加速。而Sunny Cove微架構將導入下一代的桌上型與伺服器處理器。 隨後的Willow Cove,可能採用的也是10nm製程。此微架構重新設計快取(例如調整L1與L2快取容量與架構)、全新更優化的電晶體(基於製造考量),並提升處理器的安全性。屆時應該不用再擔心Spectre(幽靈)或是Meltdown(崩潰)這類以旁側通道攻擊手法的安全性漏洞。 至於2021年的Golden Cove,製程方面尚未得知(可能是10nm或7nm)。此微架構的重點除了提升單執行緒與AI的效能之外,還會加入網路相關(包含5G)的效能,安全性方面也會更新。 ▼表 Intel近期Core家族處理器開發藍圖 至於Atom入門級低功耗處理器方面的發展計畫,Intel則是兩年更新一次,節奏比Core系列稍慢,這是因為Atom CPU主要是設計並應用在低功耗的電腦或網路產品,業界希望這類產品的處理器需要穩定,且能擁有SoC的解決方案,也因此Atom不需要像Core那樣年年更新! ▼表 Intel近期Atom家族處理器開發藍圖 先來看看2019年的Tremont微架構,其中要也是提升單執行緒效能、增加網路伺服器的效能,同時提升電池續航力。至於2021年的Gracemont則是同樣提升單執行緒效能、提升時脈,同時也針對向量處理方面來提升效能。最後2023年Intel規劃的‘Next’ Mont預計也將從單執行緒效能、執行時脈,加入更多功能來提升其整體性能。 Intel先前透露過2020年將推出自己的獨立(Discrete)顯示卡,來與現今的NVIDIA與AMD較勁!目前已經即將邁入2019年囉!只剩2年了!趕快來看看Intel在繪圖處理器領域是怎麼規劃的! 在2015年時,Intel在其Skylake處理器內,導入Gen9的繪圖核心(Intel HD Graphics 530),隨後的Kaby Lake、Coffee Lake導入的則是Gen 9.5 (Intel HD/UHD Graphics 630)。至於後續的Cannon Lake原本要導入Gen10的繪圖核心(例如),但後來並沒有導入。 結果就是,Intel直接跳過Gen10,並選擇在這次2018架構日時,公佈最新的Gen11繪圖核心!並重申2020年一定會推出獨立顯示卡的計畫。以下就來看看這次Gen11繪圖核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吧! 先來說明Gen11繪圖核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點吧!首先它是Intel首款TFLOPS級的行動GPU,效能為上一代的兩倍,且支援Coarse Pixel Shading(粗像素著色)技術。Gen11繪圖核心內建64組EU (加強型執行單元),並分成4個區塊,規模是Gen9的2倍,而每個EU的浮點運算單元重新設計過,搭配將GPU的L3快取加到3MB(為Gen9的4倍),使GPU整體運算效能超過1TFLOPS。 值得注意的是,Gen11支援Intel全新的Coarse Pixel Shading (粗圖元著色),這個技術跟NVIDIA的Variable Rate Shading (可變圖元著色)技術相似,主要用意就是讓GPU減少陰影部份像素的著色運算,甚至4個圖點才著色一次,如此一來降低GPU的運算需求,但因為會降低畫質,因此可應用到某一畫格的部份區域,也就是比較不會被注意到的地方(例如遠邊的草叢或是牆壁)。要是遊戲開發商支援該技術的話,可提升約30%的FPS成績! 在多媒體核心部份,Intel放入全新設計的HEVC編碼器,可支援更高畫質視訊的編解碼。由於內建2組解碼引擎,可同時解碼兩組影片,必要時也可以合併起來解碼更高解析度(如8K)的影片。至於顯示核心部分,可支援多螢幕輸出、支援HDR,且能支援Adaptive Sync(智慧垂直同步),讓一些遊戲能夠跑得更順暢! 整體而言,Gen11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來處理8K的視訊。至於遊戲方面,由於支援Adaptive Sync,因此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至於Gen11的效能等級,大概跟AMD Ryzen 5 2500U處理器所內建的Radeon Vega 8同級。若要跟獨立顯示卡相比,大約落在NVIDIA GeForce GT 1030和AMD Radeon RX 550之間。看來2020年Intel要推出可以跟這兩家顯示卡龍頭比拼的獨立顯示卡,還很拼喔! 至於Gen11繪圖核心,預計將會搭載10nm之Sunny Cove架構的處理器一同推出,時間大約會落在2019年下半年!想要嘗試Intel最新內顯技術的玩家們,可得再等等囉!
-
NVIDIA G-SYNC HDR認證顯示器重裝上陣,打造頂級視覺饗宴!
NVIDIA自推出G-SYNC技術,搭配顯示器廠商合推出G-SYNC認證顯示器與電競筆電,以超流暢與不撕裂的遊戲畫質呈現,賦予玩家頂級的視覺饗宴。然G-SYNC到底為玩家們在遊戲畫面上提升了哪些?新的G-SYNC HDR顯示器又要如何從亮度來區別出差異。 這次NVIDIA特別針對當今可以買到的G-SYNC HDR顯示器產品在進行技術說明,同時透過實際展示,讓大家對G-SYNC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就是NVIDIA技術說明會的現場直擊! 隨著電競玩家們在玩射擊遊戲時,除了對於在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要求低之外,對於Refresh Rate (更新率)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以掌控瞬息萬變的遊戲戰局。為提供職業級電競玩家更好的視覺需求,市場上已有不少廠商推出電競顯示器,提供超低的反應時間,且在畫面更新率部份,不僅提供到120Hz,甚至已達到144Hz。 此外,為提供更好的畫面,NVIDIA最新的G-SYNC技術,除了將更新率提升到240Hz之外,在HDR(高動態範圍)的挹注上也非常積極,這是因為當今有20多套遊戲已經支援HDR模式,可提供暗者更暗、亮者更亮的畫面,然HDR模式必須搭配支援HDR的顯示器,才能看得到效果。針對這部份,NVIDIA在HDR螢幕的要求上,需要能達到1000 nits (也就是),如此才能通過NVIDIA G-SYNC HDR的認證。 以下就讓我們透過簡報,來深入了解G-SYNC的最新技術吧! 簡單解說過G-SYNC技術之後,接下來看看真實表現。NVIDIA除了展示G-SYNC HDR顯示器之外,也展示了15.6吋輕薄窄邊框的電競筆電,讓玩家可以更輕薄帶著走。以下就來現場直擊!
-
藍牙mesh推出滿週年 採用狀況超乎預期
過去20年來藍牙 (Bluetooth)技術已對物聯網(IoT)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所提供的各種新功能不僅成就創新,也創建新市場,從無線音訊一直延伸到連網裝置。延續這股趨勢,在智慧建築、智慧工業、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等新興市場的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特別是藍牙mesh推出一年來,已有超過由各大晶片、堆疊、零件和終端產品廠商所推出的mesh連網產品認證合格。 (完整藍牙mesh認證產品名單請見。) 藍牙mesh連網功能提供多對多裝置通訊,提升建置大範圍裝置網路的通訊效能,專為滿足商用和工業環境的所設計。藍牙mesh已開始應用在智慧建築和智慧工業實踐,讓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個裝置得以有效地相互溝通。從工廠、醫院、零售店面到一般住家,藍牙mesh支援了各種建築相關服務,為業主、營運單位和住戶帶來真正的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中負責領導消費性人工智慧產品開發的單位—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陳麗娟表示:「採用藍牙作為我們智慧家庭通訊平台的策略性決定,是無庸置疑的選擇。透過藍牙mesh這種無線通訊協定,讓我們能滿足顧客在家中對規模、效能和穩定性的需求。藍牙已是一種經過驗證、備受信賴且廣為採用的無線標準,我們深信未來幾年藍牙mesh將成為家庭和建築物自動化的標準。」 ABI Research研究長(CRO) Stuart Carlaw指出:「藍牙mesh是促成未來物聯網市場成長的基本條件之一,能為智慧家庭、商用建築物自動化、工業環境甚至更多應用提供穩健、安全且可擴充的連網功能。藍牙mesh結合藍牙beacon,能推動這些環境進一步邁向自動化、增加感測器的佈建,甚至還能提供有價值的即時定位服務(RTLS)。到了2022年,藍牙智慧建築裝置年出貨量將接近3.6億台。」(更多預測可參考(2018 Bluetooth Market Update)) 已成為帶動藍牙mesh應用數量增加的關鍵使用案例。透過建築照明系統所提供的固有電網,藍牙mesh裡所有裝置都能傳遞訊息,在同一個設施中形成整棟建築的控制、監測和自動化系統。這種無線照明解決方案還具備平台功能,可提供室內定位服務,包括地標 (point-of-interest) 解決方案、室內導航、資產追蹤,或用來改善空間利用。 美國LED領導廠商LED領導廠商Fulham歐洲銷售部門副總裁Mark Needham指出:「藍牙mesh已徹底顛覆連網照明,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高效能解決方案,讓照明在工業和商用空間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照明系統除了能幫助訪客尋找方向,並讓建築營運單位精準鎖定某棟建築中資產所在位置外,還能從不同的建築物感測器蒐集各種資料來進行分析與利用,而這都只是一連串可能性的開端而已。」 短短一年內,藍牙mesh已經為無線照明控制解決方案做好準備,可望實現照明即平台這個概念的背後動力。根據ABI Research預測,2022年商用智慧照明設備每年出貨量可望增加五倍。 藍牙技術聯盟執行總裁Mark Powell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藍牙會員在短短一年內,在藍牙mesh應用上有如此迅速的進展。藍牙會員社群將全力投入這項新技術的開發,創造出越來越多在未來將帶動革命、並引領商用及工業市場方向的創新產品。」 想了解更多有關藍牙mesh技術的資訊,請造訪。
-
買現成不如自己組,ODROID-GO組裝套件出爐,免千元的DIY掌上型遊戲機
自Raspberry Pi (樹莓派)這類以超迷你體積、平價供應、可擴充、並能使用開源程式來開發各類應用的單板電腦(Single-board computer)上市之後,就有不少其他廠商也跟進,推出各式各樣的單板電腦產品,核心以較為低速的ARM架構,亦有以x86架構的單板電腦推出。提供創客(Maker)們,以及愛玩電腦的玩家們,設計出各種3C小玩物,當然拿來設計出小型電玩的也不在少數! HardKernel是一家韓商,他們推出的ODROID單板電腦系列,號稱有與Raspberry Pi相容,能夠可以直接使用Raspberry Pi的軟體與硬體相容擴充套件,提供更多的彈性。他們先前推出最高階的ODROID-XU4,並有ameriDroid這類廠商推出ODROID GameStation套件,讓單板電腦隨身一變成為一台家用遊戲機,以玩一些懷舊遊戲。然在大多硬體原廠都不敢自己推這樣的Solution之下,HardKernel打破這個案例,也自己推出懷舊遊戲機的組裝套件了! 適逢HardKernel公司進入10週年慶,他們最近推出了ODROID-GO的組裝套件,讓玩家們可以「DIY自己的掌上型遊戲機」,全部套件只賣32美元,相當於不到台幣一千元,就可以讓你玩Game Boy、Game Boy Color、Game Gear、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紅白機)、Sega Master System等8位元時代的當紅家用遊樂器的遊戲。 透過模擬器的方式,玩家們只要將「官方提供的模擬器系統」,以及「自備的遊戲ROM檔案」複製到microSD卡,然後放至ODROID-GO裡面,即可開始玩樂。其硬體採用2.4吋320x240 TFT LCD,內建一組單音喇叭,鍵盤配置就跟Game Boy非常類似,有:選單, 音量大小, 選擇, 開始, A鈕, B鈕, 方向鍵,並附有鋰電池,充飽電即可讓您享有10小時的玩樂時間。其內建的microUSB埠,可以用來傳送檔案並充電。當然也可以透過內建的WiFi 802.11 b/g/n 2.4GHz~2.5GHz與藍牙4.2來進行各種傳輸。 由於ODROID-GO的核心,採用樂鑫(Expressif)的ESP32-WROVER模組,具備超低功耗與超高射頻性能,並與Arduino相容,因此ODROID-GO除了拿來玩模擬器遊戲之外,還可以做許多用途,官網列出了不少應用,像是可以做學習,控制LED燈、控制按鈕、玩自己寫的俄羅斯方塊遊戲,或者是延伸出第二螢幕、當成溫濕度偵測系統、甚或透過超音波來測量距離等等! ODROID-GO規格: ● MCU(微控制器): 客製版ESP32-WROVER (內建16MiB快閃記憶體), CPU速度: 80MHz ~ 240MHz (可調整), RAM: 4MB PSRAM ● 顯示幕: 2.4吋 320×240 TFT LCD (SPI介面) ● 電池: 鋰聚合電池3.7V/1200mAh (最高可連續玩遊戲10小時) ● 揚聲器: 0.5W/ 8Ω 單音 ● microSD記憶卡插槽: 20Mhz (SPI介面) ● 擴充埠: 10-pin 埠: I2C, GPIO, IRQ (3.3伏特) ● 輸入按鈕: 選單, 音量大小, 選擇, 開始, A鈕, B鈕, 方向鍵 ● micro USB埠: 電池充電(500mA) 與 USB-UART 資料傳輸 ● 體積大小: 76x121x16 mm (組裝好) 總之,想回味懷舊遊戲,現在不用花大錢,可以選購這類的套件,透過自己DIY完成,會比買完整的機器還來得划算,且成就感也更高! (01) (02)
-
VRMark for Android正式上市!三種層級的測試標準,推動效能手機的VR應用
自知名的評測軟體大廠Futuremark,列入UL的麾下之後,其開發新的Benchmark軟體的腳步從未間斷。繼2016年Futuremark推出VR效能評測軟體-VRMark for Windows之後,6/15正式再推出VRMark for Android應用程式,讓想進入手機VR的消費者、業者等生態圈,擁有一套真正可以評測Android裝置效能的評測標準。 UL發布的適用於Android(安卓)裝置的全新VRMark基準評測應用程式。無論有無搭配頭戴裝置,都可使用VRMark,協助消費者測試和比較最新智慧型手機的 VR性能。 專為產業和媒體使用所設計的VRMark專業版本App,將全新的三項VR基準評測測試與三種不同的測試模式結合,是測試最新裝置之VR功能的全方位工具。 對VR愛好者來說,VRMark for Android的免費版本,可提供家用基準評測VR性能的基本測試項目。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Rug4d1cSo VRMark for Android的介紹影片 VRMark是根據性能層級所設計,UL統稱為Room。Room裡的VR內容,是根據特定VR性能層級要求而精心創建,VRMark的安卓版本現具有三個 Room: ● Indigo Room 代表現今可取得的大部分行動VR內容,這是專為在第一代 Google Daydream裝置上,能長時間輕鬆地運行所設計的輕量級測試。 ● Purple Room 是專為在第一代Daydream裝置上,能良好運行至少一個循環所設計,屬於「中量級」測試標準,因此有些手機在循環進行這項測試時會發熱,並且其性能可能隨著測試持續運行而下降。 ● Amber Room 是代表下一代行動 VR 內容的前瞻性測試,屬於「重量級測試」。這項測試非常嚴峻,因此成為理想的基準評測,可比較已在其他Room中表現良好的裝置。 行動VR提供經濟實惠的切入點,但裝置性能上的差異和日新月異的生態系統帶來許多挑戰。VRMark 提供三種相輔相成的方式測試和比較VR性能。 ◎ 峰值模式 (Peak Mode): 透過執行1個測試循環測量裝置的峰值VR性能。這種模式可測量裝置在短時間內處理VR的能力。 ◎ 持續模式 (Sustained Mode): 可用來查看裝置是否可在較長時間內,維持所需的性能層級。您可以設定成執行10個循環、1小時、一整天或甚至更長的時間來進行各種測試。持續模式可協助您查明影響裝置VR性能的散熱和穩定度問題。由於VR 應用程式的要求很高,並且可能快速耗盡裝置的電池。執行持續測試之後,VRMark 也會估計裝置用於VR的電池續航力。 ◎ 體驗模式 (Experience Mode): 就是使用者直接戴上VR頭戴裝置,並執行這個模式,透過您的眼睛判斷VR體驗的品質,親自查看您的裝置補償掉幀(Frame)的能力。體驗模式可與Daydream View和Google Cardboard相容的頭戴裝置配合使用。 VRMark能在評分之外提供更多資訊,憑藉詳細的性能監控圖表,以及用於排名和比較最新裝置的App內部清單,VRMark都可以讓您深入瞭解裝置的VR性能。 在系統需求方面,VRMark相容於Android 7.0 或更新版本的 ARM 裝置,至少要有1 GB RAM以及支援OpenGL ES 3.1 或OpenGL ES 3.0 並支援MSAA等規格。 至於如何取得VRMark for Android,目前有兩個版本: (1) VRMark專業版本:提供產業、商業和媒體使用。包括 Indigo、Purple 和 Amber Room 基準評測,採用峰值模式測試裝置的峰值性能,採用持續模式檢查散熱、穩定度和電池續航力問題。使用體驗模式查看裝置補償掉幀的能力。建議年費為499美元。詳情請至。 (2) VRMark 免費版本:適合家用愛好者,僅供個人、非商業使用。功能方面,採用Amber Room、Purple Room的基準評測測試裝置的峰值性能。在體驗模式下探測 Indigo Room、Purple Room 和 Amber Room,並且透過您的雙眼判斷 VR 體驗的品質。在 App 中排名和比較最新裝置的 VR 性能。目前VRMark免費版本,已可在Google Play商店上免費取得,網址為。 若無法登入Google Play帳號,也能透過的方式來安裝。 想知道您Android 7.0以上版本手機在VR應用時的效能嗎?趕快下載VRMark for Android來測試吧!
最多人點閱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史上最強液態金屬散熱膏,超頻王者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上篇)
-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 不同網卡晶片,引爆鍵盤大戰!
- 微軟推出Windows Sandbox 「沙盒」模式,提供隔絕化程式執行環境,以提升系統安全
- USB 4.0規範出爐! 傳輸頻寬達40Gbps! 可「選擇性」相容Thunderbolt 3標準
- Dell推出全新第8代Core行動處理器之旗艦Alienware與主流G系列電競筆電,聯袂多樣新品展出,北京記者會現場直擊
- 低解析度也能照常享有高畫質,NVIDIA Image Scaling畫面效果實測
- 「純日系血統 家電品牌」還在嗎?從「日立家電」被併購成為「HITACHI Arcelik 日立阿奇立克」,「東芝家電」被併購成為「TOSHIBA 美芝家電」,「夏普家電」被併購成為「SHARP 鴻海骨 夏普皮」,「日立冷氣」被併購成為「BOSCH 博世集團 德國品牌」,「混血後 日本家電」還可以稱霸全世界嗎?
- Intel發表UEFI Class 3,將於2020年停止傳統BIOS支援,屆時XP無法使用
- 配備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NUC7與NUC8現已可以預購,3月底正式上市!